“疯狂小杨哥”翻车背后:带货视频授权多个账号剪辑,仅分成每月就达1600万元
人红是非多。最近,抖音博主“疯狂小杨哥”深陷“被打假”的风波。这一切发生在他凭借“两个一亿”频繁上榜热搜之后:11月,他成为抖音首个粉丝数破亿的网红,是抖音上个人粉丝数最多的账号;不久前,他花费1个亿,在合肥买下某破产企业房产。
但眼下,这位以土味搞笑短视频出圈的网红博主,正在遭遇职业生涯中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这场危机来自于职业打假人王海。近日,王海发微博称,“疯狂小杨哥”销售的金正破壁机和绞肉机虚标功率,直播间售卖的绞肉机功率为300W,实际功率为120W,破壁机功率300W,实际功率为105W。同时,王海指出,被骗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。粗略统计,退款赔付总金额可高达1亿元。

尽管“疯狂小杨哥”很快做出了回应,但打假事件仍然甚嚣尘上,处于舆论旋涡中的“小杨哥”可能需要暂停“疯狂”,重新接受外界的审视。
事实上,“疯狂小杨哥”被打假,已经不是头部主播第一次遭受质疑。主播辛巴、罗永浩等均曾遭遇过王海打假,事件经过发酵后,平台方均没有什么“狠招”。目前,小杨哥被打假事件结果不明朗,尚未有定论。中山、合肥两地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。
回溯以往的打假事件,我们可以看到,目前高速发展的直播带货行业依然是双面运行,高额的销量、一拥而上的下单率背后仍然难掩隐匿的旋涡,打假人、主播、品牌方和消费者,在千头万绪的关系纠缠中,也衍生了关于法律、行业等一系列问题。
坐拥一亿粉丝
“疯狂小杨哥”是谁?有网友形容他是“抖音的代表”“粉丝量第一”“头牌”,而在同行眼中,他内容好,入局早,有资本扶持,有着高壁垒,是当之无愧的头部网红。
“疯狂小杨哥”的账号简介说明,他是三只羊网络科技创始人,使命是传递快乐。
根据媒体报道,新黄河记者梳理出小杨哥的成长经历。他1995年在安徽六安出生,本名张庆杨。童年的苦日子,印刻在他脑子里,直到今天,他还会在直播里跟粉丝叨念着。
年少的小杨哥一直在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,他“触网”很早,2015年,他注册名为“疯狂小杨哥”的账号,正式成为一个短视频创作者。3年后,他入驻抖音,注册了同名账号,同步发布视频内容。
他走红的第一个节点正是一个“自我捉弄式”的整蛊视频。自此便一发不可收。
他的视频内容里,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角色和人设,网瘾弟弟、妻管严爸爸、强势妈妈、爱恶作剧的哥哥。凭借视频中“捉弄“与“被捉弄”,他的人气越来越高。
在流量变现的路上,小杨哥也遇到过瓶颈。后来,他将短视频的“捉弄”人设带进直播间,类似于东方甄选将此前新东方讲课模式搬到直播间带货,这才算有了起色。据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平台新抖数据统计2022年10月的榜单数据,该月带货销售额破亿的主播超过30位,“疯狂小杨哥”位列第二,仅次于“东方甄选”。
今年11月3日,抖音首个破亿带货账号诞生,即为“疯狂小杨哥”。从全网来看,淘宝直播的头部主播李佳琦的粉丝为7183万,快手一哥辛巴的粉丝是9800万左右。
疯狂的“切片授权”
此前,小杨哥的团队是传统的家庭模式。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,他名下成立了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的公司。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,疯狂小杨哥开始了“疯狂”。有报道称,其选品和带货团队均被更换。今年7月,小杨哥还注册了“小杨臻选”商标,上线同名小程序,粉丝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下单,从销售端转向上游供应端,这显示了团队的野心。
与此同时,一种被称为“切片授权”的业务,开始成为小杨哥赚钱的法宝。
什么是“切片授权”?简单来说,就是小杨哥团队开放视频切片剪辑的授权,被授权的账号可以在小杨哥的直播间里寻找素材,切片剪辑成十几秒的短视频发在自己的账号,挂上“切片授权”卖货,所得收益双方按比例分成。
就是说,当一个“小杨哥”变成成百上千个“小杨哥”,增加的曝光率也就增多了下单的概率。这样的手段在当下的直播圈也是屡见不鲜。
此前曾有媒体公开报道,有2000多个账号获得小杨哥的直播“切片授权”,每月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成收益能够达到1600万元左右。但这样的做法也后续引发了一些“造假”,目前三只羊官方显示已经停止授权。
此外,“小杨臻选”的小程序中还有一个“小杨臻选官”,它能够通过分享商城商品至朋友圈,来获得佣金。官方说明中,其适合的人群,要有社群基础、分销经验,最好是有1万+的微信好友和20+的群。
这种裂变的营销又是一种思路。

敏感脆弱的“信任危机”
但更多的曝光率,就随时有可能面临更多的危机。作为头部主播,其一言一行也更被人关注。
职业打假人王海此前一直关注直播带货的头部主播,他曾揭露快手头部主播辛巴售卖假燕窝,质疑罗永浩其交个朋友直播间售卖的羊毛衫为假货。此后,交个朋友直播间承认售假,并对消费者进行了退一赔三的补偿。
根据王海个人微博描述,他根据粉丝反馈,在三只羊直播间下单了金正破壁机、空气炸锅、电火锅、绞肉机一个链接的四款商品,随后通过拆箱发现,金正破壁机和绞肉机存在虚标功率的情况。
此后舆论开始发酵,大约3天后,@金正生活电器在官微予以回应,并亮出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,力证产品符合国家3C标准。随后,@疯狂小杨哥转发该微博。
紧接着,有网友质疑“未提及送检破壁机样品的电动机功率大小,报告没有说服力”。
21日下午,王海再发文称小杨哥此前的质检报告是假的。该事件过去一周时间,依然热度不减。目前,中山、合肥两地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。
小杨哥并不是第一个被质疑售假的头部主播。2020年11月,作为快手一哥,辛巴被质疑销售假燕窝。起初他先是否认,然而在王海的加入下,让其销售假燕窝事件迅速发酵。
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介入,调查做实了辛巴在燕窝销售中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,并对其罚款90万元。同时,辛巴团队向消费者共计退赔6198.3万元。快手平台对其的处罚是账号封禁了60天。
辛巴之后,快手也意识到头部主播的风险性,此后也有意弱化头部主播的占比。但是主播售假已经成为直播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。下水直播的戚薇等明星也曾被质疑售假。
但是,主播售假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问题。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目前消费者针对抖音电商的投诉已经超过5000条,针对快手电商的投诉超过700条,涉及商品以次充好、虚假营销、售卖“三无”产品等多方面的问题。
对此,证券时报刊文表示,头部主播遭遇打假时以沉默或避重就轻应对显得不合时宜;此外,平台方、相关机构也应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功能,还原真相,积极推动争议解决。
中国警察网也表态称,为直播带货提供服务的平台须严把卖家和主播的“入口关”,引导主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不作虚假夸大和误导性宣传,杜绝以次充好、假冒伪劣和三无商品,并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,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。
不久前,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》,开篇便明确了"明星"的定义,"直播达人"、"短视频创作者"也算在这一范畴里,都将受到官方的约束和监管。
事实上,很多粉丝愿意在直播间购买是基于对主播的信任,但这层“信任”又极其敏感脆弱,未来,如果主播们仅仅只是悄然下架,而并非积极回应诉求、解决问题,最终这份信任将消耗殆尽。
新黄河客户端记者:薛冬 编辑:郑楚翘
二手剪辑卖货,拿捏欧美老外

出品|虎嗅商业消费组
作者|戚露丹
编辑|苗正卿 周月明
题图|视觉中国
凌晨2点,PiPiADS数据的首席运营官大伟就像一个嗅觉敏锐的猎人,坐在电脑前,通过数据监测网站,观察着大洋彼岸TikTok、Facebook等社媒软件上各类带货视频的数据变化。
这个时段,美国时区正值中午11点,这是常常出现“爆单”的投流的黄金时段之一,此时TikTok、Facebook上流量巨大,没有午休的美国人习惯在空闲时点开社媒软件来打发时间,女孩们倾向刷一刷美妆服饰,而男孩们更热衷于3C数码。
大伟通过数据后台敏锐的观察着每条视频的点击量和互动率,从中探寻蛛丝马迹。
透过数据,流量变化反映着欧美用户真实的喜好,例如更受欢迎的价格带、产品特性、竞品的流量走势,而这正是“跟品”玩家的财富密码——跟住有市场空间且热度处在升势的商品,以小单快返的模式快速进货-发货-赚一波利差。

(选品平台能够抓取到的数据显示,TikTok上,一款能够通过光照将珠子上的字样/定制照片投射到墙面上的“投影项链”,通过广告投流的展现量达到723万播放,且在过去一年被持续的投放)


(值得注意的是,这款商品在多数独立站的售价约30美元,但在国内1688上大约为6元)
Zack是一个有3年选品经验的操盘手,早几年,他在菲律宾、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跟品,客单价仅在2-8美元左右,利润较少,加之当地竞争比较激烈,Zack察觉到,如果团队无法本土化落地到东南亚的话,从目前发展上来看并不占优势,因此把目光瞄准了客单价普遍更高、且TikTok市场竞争还不太“卷”的欧美市场。
在美区,尽管TikTok还未形成闭环(指TikTok商家多引流用户至第三方平台下单),但“兴趣电商”带来的巨大流量为“爆品模式”创造了土壤,利用“TikTok引流+独立站完成销售”的模式在欧美市场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。
在了解欧美市场后,Zack瞄准了目前美区市场容量较大,且转化率较高的服饰赛道,目前,他团队运营的单品爆单时来自TikTok+Facebook的引流能带来近300万的月销售转化。
像Zack一样的爆品玩家不在少数。业内人士告诉虎嗅,目前,在服装、运动户外、美妆等TikTok的热门品类中,尽管客户多为主货型卖家,但目光感受上,不同程度的跟品卖家大约也占到30%;大伟也表示,其服务的客户有六七成为跟品或像Zack一样的爆品模式玩家 。
无数的猎人,在以数据组成的流量森林里瞄准着猎物。
素材出海
选品的灵魂,其实是选“素材”。
一款来自广州生产的时装短裤,要到卖到美国消费者手中,厂商或挂上1688、由中间商卖到海外,或直接挂上美区独立站、社媒平台的小黄车。能否出单,除了产品本身,更多原因是网页或视频中视觉呈现的“素材”是否吸引人。
在小单快返的模式下,爆品的生命周期多则1个月,少则几周 ,跟品的玩家们没有时间原创,二次剪辑是常规操作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选品”除了选产品本身,即常规的观察视频的点击率、互动率、市场空间和竞品情况之外,更多时候是从网上搜罗“素材”的“数量和质量”。
Zack描述,在锁定某个品类时,需要保证至少有10个以上的网红正在全网同时推荐该品,才能保证自己在二次剪辑时“有米可炊” 。这样做的原因,除了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现成素材以供营销团队重新剪辑、包装外,还代表了该品背后的广告主很可能正在“力推”该品,也意味着“大树下面好乘凉”,可以借势把品打爆。
通过混剪视频中产品的亮点与卖点,团队将会产出50-60个“全新”的视频用于曝光测试。其中没有转化出单的将会被淘汰,而有一定出单量的“成功脚本”将会被复制和加大投流。
尽管看似减少了产品研发的繁琐流程,但在这样的情况下,商品的“营销卖点”,往往是在测试中,才慢慢总结出来的,在宣传时,有较高的试错成本。
比如Zack团队最近主推的女款牛仔短裤,一开始,团队并没有发现用户对于这款短裤的需求痛点,而是多以娱乐属性的内容为视频开头,在二、三轮投流测试后,才总结发现,用户的痛点在于“舒适透气、不卷边、提臀”,同时,在内容展现上,将痛点直接放在视频开头所带来的转化量会更好,几番筛选后,最终确定值得投流的重点内容和脚本框架。
在某一大类目中积累一定的沉淀后,有经验的团队也会尝试总结出固定脚本,以及在产品爆发的不同阶段,重点需要展现的内容,以期在经过检验的脚本框架内测试,把投入成本降至最小。
就像所有试图搞懂“当地受众到底吃哪套”的方法论一样,爆品模式更加简单直接:通过测试,筛选出本地用户更喜欢的、转化更高的表达方式。
目前,Zack所在的10人团队中,Facebook和TikTok的投手共有5名,其余5人都是剪辑。在经过测试后,值得推广的内容,团队才会进一步找达人或自行拍摄进行推广。
下不来的赌桌
除了频繁更换脚本,测试及投流的费用也成为跟品卖家最大的成本。
在视频初步剪辑出来后,Zack会通过小规模的投流测试(即给视频投广告,查看是否有出单)来筛选,逻辑是用小规模曝光来“撞概率”,尝试有限的曝光是否能“撞到”愿意下单的目标客户。
首先,这些视频将被分成几组,每组都会被公平的投放相同数额的广告费进行曝光。
接着,每组投流中的几条视频将内部竞争,看谁能脱颖而出。
· 例如,每组广告费能曝光1万人,4条视频/组,那么这4条视频就要自行争夺1万人的点击率与转化率,看出单量是否能够覆盖成本。
“每组视频投放广告的金额在50-300美金,如果在1-3天投放测试中没有出单,就要果断放弃,换视频脚本;如果一个品的多条视频都没有出单,就要换品 ”,大伟和Zack均这样告诉虎嗅。
这样做的原因是及时止损,控制成本,用大量的小成本测试,找到能够出单的爆品。换句话说,每组视频的“赌本”只有几百美元,有可能投几天都没有出单,但只要有一条视频爆了,就可以把之前全部的赌资赢回来。
然而,一款爆品能够爆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互动率、节日、产品卖点、脚本展现……而测试,就是在不断在投流中控制变量,总结出更多的确定因素。
对于没有经验的玩家,这样做的风险很大,因为爆品更像是玄学,没有选品“灵感”的新手,往往会竹篮打水。
最初,大伟每天都要交几千美元的学费,稳定下来后,每1-2天能测出来1个品,成功比率大约在10:1,每10个品能出1个小爆品,100个品可以出1个大爆品。
此外,多个卖家同时对同一款产品投流也会拉高广告出价,Zack告诉虎嗅,测品+投流的成本基本要占到销售额的50%,即30美金的单品,除去物流采购成本,要有15美金要做投流预算 ,因此高单价商品,才能保证盈利。
生命周期的短循环
和所有商品一样,爆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。而相较于普通产品,爆品的生命周期极短。
Zack描述,服饰类爆品周期多在1个月,波峰往往只有几天,在1-2波销售高潮后便会走向下坡。
与此同时,多个跟品玩家同时瞄准一个产品,使得市场容量快速饱和,再次加速了爆品生命的衰竭。
这使得跟品就像和时间赛跑。
在销售高潮前切入,收割到的成交量就越多。而如果在尾部跟品,则只能“喝点汤”。

(商品销售趋势图示意 图片来源:FastData)
在业内,能否自行打爆一款商品区分了“跟品”和“爆品”模式。对于“跟品玩家”来说,所需要的投入更少,只需要找到已经走红的商品,跟一跟视频素材和独立站的“落地页”,利用长尾效应获取少量的单量。据Zack观察,跟品较好的玩家,月盈利在十几二十万左右。
而“爆品模式”下,卖家多在自然流素材中寻找潜力股来“打造爆品”,所需的测试、营销成本都很高,也需要更敏锐的“嗅觉”和短时间拉高销量的投流经验,从而创造和收获最头部的流量、最主要的市场份额。
·爆品玩家:从自然流素材中找品-小规模投流测试-加大投入(投流、找网红)-打爆
·跟品玩家:从别人已经投流素材中找品-投流-抢占市场份额
无论是跟品还是精品卖家,都一直在“找品的路上”,在极短的生命周期里循环往复,不停的测品、弃品、换品,一款爆品结束,就要找下一款爆品。
这样不知疲倦的模式,能够沉淀下来选品经验,却无法沉淀品牌和用户。
Zack说,在测试中,尽管后台能够积累地区、性别等用户信息,但这些信息对下一轮选品的用处并不大,对选品模式来说,更重要的还是“素材”。
目前,TikTok已将跨境项目提升至S级,这意味着本土化要求更高、平台监管愈发严格。无论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二次剪辑,还是长达15天的发货模式都让跟品模式感受到压力。
Zack告诉虎嗅,其在早期也尝试过直播间+自然流,但近几年TikTok不断变化,其团队也在不断应变,才逐渐摸索、跑通现阶段“剪辑+网红+投流”的测品模式。
现阶段下,不同规模、不同品类的商家测品方法有很多,广告、网红、投流,多种组合、不同玩法都能跑通,但业内人士坦言,随着TikTok本土化的要求越来越高,在以内容为载体的电商土壤上,无论何种模式经营,最终的归宿都是做好本地化、让好玉(货)配上好工匠。
本月,TikTok开放了类似平台自营的全托管模式,对Zack来说,目前阶段的危机感还没有达到顶峰,尽管全托管模式下会造成一定的压价内卷,对有价格优势的工厂型卖家会更加利好,但现阶段平台用户标签沉淀不足,在他看来,平台也需要一批投手,在不断测试中培养更加精准的用户标签。
(应对方要求,Zack为化名)
#我是虎嗅商业消费组编辑戚露丹,关注出海领域,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:qi-787230073,请注明身份,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qiludan@huxiu.com。
虎嗅长期关注出海,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,特推出“出海潜望镜俱乐部”,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、链接头部出海平台,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、平台玩法、品牌打造、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,结交关键资源。扫码下方图片二维码了解详情,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。

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,都在 虎嗅APP
相关问答
剪辑别人的带货视频可以吗?
不可以。剪辑别人的带货视频属于对人家原创作品的篡改和侵权,会对原作者和平台造成不良影响,还有可能导致法律纠纷。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要珍惜和尊重原创,树立...
剪辑卖货视频真的能卖出去吗?
剪辑卖货视频确实有可能卖出去,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制作的质量和目标受众的定位。一个精心制作、内容有趣且对目标受众有吸引力的视频,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兴趣从...